9日,山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就山東省日前印發的《關于加強安全環保節能管理加快全省化工產業轉型升級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以及加快全省化工產業轉 型升級情況作了介紹。據悉,山東省將利用安全、環保、節能三個倒逼機制,開展化工產業三年綜合整治,加快轉型升級,通過推動化工企業“進區入園”,力克 “化工圍城”、“化工圍村”等現象。
省經信委主任錢煥濤介紹說,山東是化工大省,全省規模以上化工企業收入、利稅等指標占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和全國化工行業的比重均在五分之一左右。化工 產業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存在“化工圍城”、“化工圍村”,部分企業安全、環保、能耗不達標,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等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意 見》明確,
提高危險化學品項目準入門檻,各地原則上不得再核準(備案)固定資產投資額低于1億元的新建、擴建危險化學品項目(不含土地費用)。嚴格禁止新上任何投資形式的淘汰類、限制類化工項目。
在推進企業“進區入園”方面,《意見》提出,對全省現有化工園區(集中區)進行全面清理整頓,由各市政府重新審核公布。危險化學品企業,必須進入專 門的化工園區(集中區)。凡在城市主城區、居民集中區、自然保護區和飲用水源保護區等環境敏感區、南水北調水源保護范圍及重點保護區等區域內的化工企 業,2018年年底前原則上必須完成搬遷、轉產或關閉。另外,《意見》要求依法加強化工園區(集中區)管理,化工園區(集中區)邊界與居住區之間應建立安 全隔離帶,并適當設置綠化帶,隔離帶內不得規劃建設學校、醫院、居民住宅等環境敏感目標,凡未達到要求的,暫停審批化工項目。
此次《意見》中明確指出“打非治違”要與全省正在開展安全生產隱患大排查、快整治、嚴執法集中行動有機結合,貫穿產業轉型升級全過程。省安監局副局 長羅新軍介紹說,安全生產領域的“打非治違”就是打擊各種非法違法生產經營建設行為,治理各種違反安全生產標準和規范的事故隱患。“企業是隱患排查的主 體,為解決企業自查走過場、不認真的現象,全省各級對所有化工企業進行調查摸底,逐一下達自查自改指令,督促企業對標檢查,徹底整改存在的問題和隱患,并 將有關情況書面報告當地安監部門。”羅新軍說。
省政府節能辦主任劉緒聰介紹說,化工行業中相當多的企業屬于高耗能高排放企業。這次《意見》把實施化工企業“三評級一評價”作為轉型升級整治任務,并把節能降耗作為“三評級一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實行一票否決制。
文章來源于:濟南 大眾日報,轉載請注明出處。